□本報記者蔣皓劉子陽
  政法機關既是執法司法機關也是群眾工作機關,政法幹警既是執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眾工作者。執法司法為民,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是政法工作的永恆主題和根本目標。
  一鍵立案、一站辦證、網上警局、巡迴審判、派駐檢察、遠程開庭……2014年,全國政法機關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理念,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公共安全問題、最關切的權益保障問題、最關註的公平正義問題,把執法司法過程變成聯繫服務群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過程,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真正讓百姓受益,滿足群眾新期盼。
  頻出舉措依法保障民生
  以人民期盼為念,為人民利益而戰。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犯罪問題,2014年,公安部先後組織開展集中打擊電信詐騙、拐賣婦女兒童、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網絡犯罪等民生領域違法犯罪行動,令百姓拍手稱快。針對群眾反映的辦戶口難、辦證難問題,公安機關重點整治“一人多戶”“一人多證”等亂象。7月25日,公安部集中推出包括網上預約辦理出入境證件、機動車省內跨地市檢驗等16項便民利民措施,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務。
  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出台司法解釋,發佈保障民生典型案例,規範法院審理人身傷害、教育、醫療、住房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件,依法保障民生。對社會反映強烈的老賴問題,各地法院落實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加強與執行聯動部門的對接,目前共發佈失信人被執行人信息71.4萬例,執行信用懲戒97.3萬人次,在全社會形成老賴“腳下有路走不通,天上插翅難飛翔”的局面。
  無論是危害食品安全,還是破壞環境資源犯罪,背後都有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等職務犯罪存在。各級檢察機關結合實際開展了嚴懲腐敗和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犯罪活動,堅決懲治“三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科技等民生領域職務犯罪;深入開展清理整治超期羈押、違規扣押凍結財物和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監督,有效維護了法律權威,司法公信力得到提升。
  司法行政工作最接地氣、最貼近群眾。司法部聯合最高法出台意見,切實保障困難群眾依法行使國家賠償請求權,規範和促使人民法院辦理國家賠償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加強針對軍人軍屬、農民工等重點人群的法律援助,深化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大力加強和拓展民生領域法律服務,加快完善法律服務區域佈局,全部解決174個縣無律師問題,實現歷史性突破。
  政法機關推出的各項措施不偏、不空、不虛、不假,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後一公里”,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辦實事群眾看到真變化
  “您上次提出的群眾舉報積極性不高問題,我們專門印發了宣傳小冊子,既可以通過電子信箱、手機短信,也可以預約當面舉報。”4月13日,在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五棉北社區,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檢察院政治處副主任李昕艷手持材料與居民熱烈交談著。
  “檢察機關案件辦得如何,老百姓最有發言權,開出的藥方也最有療效。”李昕艷說,他們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拓寬民意訴求表達渠道,註重聽取案件當事人、律師的意見,並對收集到的意見進行了專項整改。
  2014年,在黨的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地政法機關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執法司法問題為重點,出實招、乾實事、求實效,把改進工作作風落實到具體工作,在整改落實中著力增強服務群眾的能力,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增強信心、得到實惠。
  基層普法宣傳如何取得實效?“先聽群眾的心裡話,再結合實地調研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這樣才能讓法律宣傳真正服務於群眾。”北京市朝陽區司法局局長王遠捷說,他們將普法工作更多地融入了法律服務的內容,無論是入社區宣傳還是進企業宣講,都可以讓群眾在接受普法宣傳的同時,解決所遇到的法律問題。
  “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只有動真碰硬地解決問題、持之以恆地改進作風,才是司法為民之道。
  針對梳理出公安民警日常存在的不熱情、不作為、不廉潔、不公平等10類行為,陝西省洋縣公安局出台窗口服務和執法活動7條21款紀律規定,與民警簽訂承諾書,從接處警、立受案、信息錄入等方面加強管理,全面提升公安機關的執法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車托、證托、考托“三托”問題,河北省衡水市公安局動真格的:一個不剩地輪換了車管所工作人員,公開170餘項車管信息,啟用7項科技手段,20所駕校、3條檢測線被停業整頓,5名“三托”人員被刑事拘留。
  “辦事順溜了、環節透明瞭、看見實惠了、不再被人忽悠了。”如今,當地群眾用“今非昔比”評價車管所的變化。
  “來到這裡辦事,感覺民警的服務非常好,原想可能得多跑兩趟,沒想到提前打電話咨詢後,我一次就辦理完所有手續。”12月10日,在天津市公安局人口服務管理中心剛剛辦理完戶口事項的王女士這樣說。
  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法律咨詢當面說,行動不便上門說,見面不便電話說,調處糾紛現場說”。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通知,要求在全國各地基層法院推廣“群眾說事、法官說法”便民聯動工作機制。通過“一村一法官”工作機制,由包村法官針對“群眾說事”中反映出的法律問題,有針對性地為當地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有效化解了群眾矛盾,促進了基層社會穩定。
  國徽莊嚴地固定在大篷車上,村民的飯桌變成審判桌,開庭間隙,偶爾玩耍的小孩從法官面前走過……這種場面並不鮮見。經濟落後、交通不便,使訴訟難成為阻礙西部邊遠和農村地區群眾感受公平正義的攔路虎。各地法院通過開展巡迴審判活動,把法庭開到村民身邊,不僅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當事人訴訟,也成為法院延伸司法服務的一個重要渠道。
  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各地公安機關通過建立警民聯繫點、家門口的派出所,和百姓拉家常、交朋友,將警務服務延伸到居民家門口,使聯繫點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預防犯罪的第一道屏障、服務群眾的第一個窗口。
  今年以來,警務前移理念在基層一線進一步強化。福建省武夷山市公安局在全市廣為布建“警民和諧服務聯繫點”,使聯繫點總數達到2200餘個,輻射更多的老百姓。湖南省資興市公安局採取局領導包片、民警包村方式,安排282名民警與全市276個村結成對子,一對一指導農村巡防工作,化解治安隱患,解決群眾困難。
  如今,檢察機關開門搞活動早已不局限於發放調查問卷、走訪代表委員,通過鄉鎮聯絡室、派駐檢察室等一系列工作平臺建設,使檢察工作常態化、零距離融入群眾生活,群眾真正參與到檢察工作評判監督中來。鄉鎮聯絡室、派駐檢察室成為檢察機關延伸法律服務觸角、積极參与社會治理的重要平臺。
  安徽省巢湖市檢察機關積極建設“服務型”鄉鎮檢察聯絡室,通過這一窗口,向農民群眾提供日常法律宣傳教育與咨詢服務,參與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檢察聯絡室充分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受到居民們的好評。”巢湖市槐林鎮黨委副書記曹勇說。
  尹學林是遼寧省大連市金州新區大孤山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2003年至今,他免費為8600多人提供過勞動維權法律幫助,為179起勞動爭議案件當事人出庭代理仲裁和訴訟,為236名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義務討回各種賠償1000餘萬元。
  實踐中,還有許許多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尹學林一樣,默默無聞地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滿足基層群眾多層次法律援助需求。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請問如何向拖欠我們工資的老闆索要工錢?”“我出了交通事故該怎麼辦?”江蘇省徐州市“12348”法律公共服務平臺幾乎每天都要接受近300名群眾的法律咨詢。
  網上辦事平臺、微博、微信、手機APP……借力新媒體的廣泛影響力,今年1月,徐州市司法局正式啟用“12348”公共服務平臺,囊括了市司法局的所有職能,為群眾提供“淘寶式”的法律服務,司法行政機關是“店主”,幹部職工是“營業員”,市民則可以像選商品一樣選擇法律服務。
  當下,政法機關普遍面臨人少事多問題。對此,政法機關充分利用信息化,把傳統有效的做法與現代科技手段結合起來,不斷提升新形勢下社會溝通能力和服務群眾水平,解決了群眾辦事難的問題。
  網上立案、網上接訪、網上開庭、網上辦證,令司法更加便民利民。
  自8月11日起,凡在北京法院打一審民事官司或者申請執行的當事人,均可在網上預約立案,避免因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要求而多次往返法院。12月3日,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宣佈,在全省率先全面啟用兩級法院網上立案平臺,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實現在全市法院“一鍵立案”功能,大大降低了群眾的訴訟成本。
  福建省永安市的朱女士在福州市生完孩子之後,由於工作繁忙,一直無法回老家為孩子落戶。她通過全省率先開通的公安在線綜合服務網絡平臺——三明市公安局“網上警局”辦事大廳註冊後申請出生申報,半個小時即完成網上申報。隨後,按照要求將材料寄送到派出所,第二天,朱女士就接到了“網上警局”發出的審核通過短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網上警局”的便捷。
  三明市公安局局長潘東升說,“網上警局”是應社會發展和群眾需求,在互聯網上建立的為人民群眾服務辦事的窗口和平臺,秉持“讓信息數據多跑路,讓人民群眾少跑腿”的理念,有效解決了人民群眾的需求。
  公安機關通過搭建網上服務大廳、開通民生警務QQ、推出E網服務和警務微博等,服務觸角不斷延伸,服務範圍不斷拓展,使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群眾的心聲就是政法機關的心愿,群眾的需求就是政法機關的追求。各級政法機關在為民務實行動中取信於民,交出了一份令群眾滿意的合格答卷。
  本報北京12月24日訊
  (原標題:政法機關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w88uwoi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